律师做伪证有时效期吗?
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成员,本应恪守职业道德,维护法律尊严。然而,现实中却有个别律师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在诉讼活动中作伪证。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也玷污了律师行业的整体形象。那么,律师做伪证是否有时效期?过了时效期是否就可以逍遥法外?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律师做伪证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307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如果知法犯法,作伪证,将面临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其次,关于律师做伪证的时效期问题,需要区分刑事责任和纪律处分两种情况。对于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87条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律师做伪证,一般情况下法定最高刑为七年有期徒刑,因此追诉时效为十年。也就是说,如果律师在作伪证后十年内没有被发现,将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追诉时效的经过并不意味着律师可以逃脱所有制裁。对于律师的纪律处分,并没有时效限制。根据《律师法》和《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的相关规定,律师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损害当事人利益,损害律师职业形象,损害司法公正的,将受到警告、罚款、停止执业、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等纪律处分。即使过了刑事追诉时效,律师协会仍然可以根据相关证据,对作伪证的律师进行纪律处分,维护律师行业的纯洁性。
此外,律师做伪证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如果律师的伪证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当事人可以依法要求律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民事赔偿责任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
总而言之,律师做伪证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将面临刑事、纪律和民事等多方面的法律制裁。虽然刑事追诉时效为十年,但律师的纪律处分和民事赔偿责任并不受时效限制。律师行业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律师应当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坚决抵制作伪证等违法行为,共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