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经营纳税人有逃税行为的如何处理
1、生产、经营纳税人有逃税行为的,可以纳税期限前要求其缴纳税费;
2、如果有明确转移财产逃避税费的,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担保;
3、逾期不提交担保,可以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三十八条 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可以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限期缴纳应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税务机关可以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纳税担保,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税收保全措施:
(1)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2)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纳税人在前款规定的限期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限期期满仍未缴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冻结的存款中扣缴税款,或者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
二、逃税的行为具体都有哪些
1、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2、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3、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
4、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生产、经营纳税人有逃税行为的,可以纳税期限前要求其缴纳税费,如果有明确转移财产逃避税费的,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担保,逾期不提交担保,可以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读者可以到法律咨询网www.zhenruikeji.com进行咨询。